橈骨下端骨折可能是直接暴力、間接暴力、骨質酥鬆、積累性勞損及骨骼疾病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復位固定、藥物治療、康復訓練等。
1. 直接暴力:由外界直接作用於橈骨下端引起,如打擊、撞擊等。治療需根據骨折情況進行復位和固定,如手法復位後用石膏或夾板固定;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。藥物治療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、傷科接骨片、仙靈骨葆膠囊等,以緩解疼痛、促進骨折愈合。
2. 間接暴力:多為跌倒時手掌著地,暴力向上傳導所致。治療方法與直接暴力導致的骨折類似。在固定後,應注意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和感覺運動情況。藥物方面,可遵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、接骨七釐片、骨肽片等。
3. 骨質酥鬆:老年人常見,骨密度降低,使骨骼脆性增加,易發生骨折。除了對骨折進行處理外,還應針對骨質酥鬆進行治療,如補充鈣劑碳酸鈣D3片、維生素D維生素D滴劑,使用抗骨質酥鬆藥物阿侖膦酸鈉腸溶片等。同時,要注意加強營養,適當進行戶外活動,增加日照時間。
4. 積累性勞損:長期、反復的輕微外力集中作用於橈骨下端,可導致疲勞性骨折。治療時需注意休息,避免繼續損傷。固定後可遵醫囑服用活血止痛膠囊、愈傷靈膠囊、獨一味膠囊等藥物,以消腫止痛、活血化瘀。
5. 骨骼疾病:如骨腫瘤、骨髓炎等,可使骨骼結構和強度發生改變,容易引發骨折。此類骨折的治療需要在處理骨折的同時,積極治療原發疾病。藥物治療應根據具體疾病進行選擇,如腫瘤患者可能需要化療藥物順鉑注射液、紫杉醇注射液、氟尿嘧啶注射液等,骨髓炎患者可能需要抗生素阿莫西林膠囊、頭孢克肟分散片、甲硝唑片等。
在治療橈骨下端骨折後,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早負重和劇烈運動。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,有助於恢復患肢的功能。同時,要注意飲食營養,多攝入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促進骨折愈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