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,是作法事时集众敲打的法器。寺院一般早晨和黄昏各打钟一次,叫作“晨昏钟”。
《敕修清规·法器章》说:“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。晓击即破长夜,警睡眠;暮击则觉昏衢,疏冥昧。”这已将晨昏打钟的意义,说得明明白白了。
北京戒坛寺新年鸣钟祈福
打钟讲究节奏、速缓,钟声抑扬顿挫,传之既远,回荡不息。《敕修清规·法器章》谈了打晨昏大钟的要求:“引杵宜缓,扬声欲长。凡三通,各三十六下,总一百八下。起止三下稍紧。”
为什么要打一百零八下呢?这是暗合一年的意思。因为一年有十二月、二十四气、七十二候,加起来是一百零八。
寺院内鸣钟有专职的行者,叫作“钟头”。除了打晨钟、昏钟外,还要打斋钟、定钟等。佛教还有一种仪式——临终鸣钟,让弥留中人,生善念而死。
《佛祖统纪》说:“人命将终,闻钟磬声,增其正念。惟长惟久,气尽为期。”看来这丧钟,没有打几下的确数,一直要打到临终之人断气为止了。
展开全文
六和塔内敲钟的民众
鸣钟的功德,在于解脱痛苦。《行事钞》里有这样的说法:“若打钟时,一切恶道诸苦,并得停止。”《唐高僧传》中就有一个例子:“亡者通梦其妻曰:‘不幸病死,生于地狱。赖蒙禅定寺僧智兴鸣钟,响震地狱。同受苦者,一时解脱。’”
据说月支国旃檀罽呢吒王,与安息国王交战,大获全胜,杀了九亿人。他死后,生于大海中,成为千头鱼。剑轮将其包围,绕身斫头,随斫随生。在万分痛苦中,这个前月支国王对罗汉僧维那说:“我听到钟声时,就不感到苦痛,愿为我长打钟。”
当然,与其让打钟解脱痛苦,还不如生前不做坏事,多积累功德了。
雁塔晨钟
来源于:网络 仅作公益性分享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
鉴于微信推送机制改版
不再以发布时间排序
为免错过每日推送
“再生网”字体进入公众号
并点击屏幕右上角“...”处
设置“星标”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